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作者:无为李爷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7-05 456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在当代文学史和整个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都属于巨人行列。郭沫若可以说在他涉猎的领域内,都一不小心“混”成了一代宗师,真乃天纵奇才!这么说吧,在这家那家前面,都可以加一个伟大或杰出。就拿甲骨文举例,后来者谁比郭沫若多认识一个字,就成了专家级甲骨文大师!

这么一位在多个领域都可称得上一代宗师的大师,几十年来,却被一些公知文人制造了不少谣言。李爷作为霸屏历史领域TOP1的博主,有责任也有必要澄清这些谣言。

这些谣言其实非常幼稚,非常好识别。可就有很多人还信了。为什么会有这些谣言呢?我们都知道,郭沫若一生最崇敬最佩服毛主席,毛主席也对郭沫若很尊敬,称郭沫若为“郭老”。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9月3日,郭沫若发现毛泽东只有一块破怀表还时准时不准的,就把自己的手表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个人一向不接受礼物,但是对郭沫若送的这块手表欣然接受。不要忘记,延安整风就是毛泽东看了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开始的。这块手表,也是毛主席一生唯一戴过的手表,一直戴到逝世。可见他们之间深厚的革命感情。黑郭沫若就是黑毛主席,所以,几十年来,中国出现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和百年不遇的一代宗师郭沫若,被无数公知文人一起制造历史谣言泼脏水抹黑。现在好像又出现了一股抹黑、诋毁周总理的歪风邪气。

我们展开看一下这些历史谣言的真相,还你一个顶天立地的郭沫若先生!

一、所谓鲁迅先生骂郭沫若“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

鲁迅先生从来没有说过“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这是无耻之徒对鲁迅的栽赃,以鲁迅之名诋毁郭沫若。这句谣言最早版本为:“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走近一看是郭沫若先生。”只有诋毁鲁迅并借机诋毁郭沫若的人,才能编造出如此荒谬的谣言。鲁迅怎么骂郭沫若,都不会骂郭沫若是东洋狗。

编造这个谣言的对历史一无所知。一是鲁迅和郭沫若从来都没有见过面,何来远看近看?二是当年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就有无耻文人造谣鲁迅骂郭沫若,鲁迅先生亲自辟谣了。

鲁迅和郭沫若“打架”,正如鲁迅先生说:“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然而小报却偏喜欢记些鲁比茅如何,郭对鲁又怎样,好象我们只在争座位,斗法宝。

希望巴金,黄源,胡风诸先生不要学徐懋庸的样。因为这信中有攻击他们的话,就也报答以牙眼,那恰正中了他的诡计。在国难当头的现在,白天里讲些冠冕堂皇的话,暗夜里进行一些离间,挑拨,分裂的勾当的,不就正是这些人么?…………这其实正是恶劣的倾向,用谣言来分散文艺界的力量,近于“内奸”的行为的。”

——《鲁迅全集》第六卷-《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还称赞郭沫若:“我很同意郭沫若先生的“国防文艺是广义的爱国主义的文学”和“国防文艺是作家关系间的标帜,不是作品原则上的标帜”的意见。”鲁迅先生并在文章中指出:“郭沫若先生远在日本,被侦探监视着,连去信商问也不方便。”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鲁迅先生《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鲁迅先生不仅说自己不会骂郭沫若茅盾,还劝告巴金等人不要对造谣攻击者“报答以牙眼”,指出那些正是无耻文人的“离间,挑拨,分裂的勾当”。无耻文人们直接说了,我们本来打击郭沫若茅盾那帮人“本极易”,“但徒以有先生作他们的盾牌”。

实际上,当时这种编造鲁迅骂郭沫若的事情不是第一次,更早的1926年,无耻无人们就捏造鲁迅骂郭沫若,鲁迅已经亲自辟谣过一次了。

“长虹在《狂飙》第五期上尽力攻击,自称见过我不下百回,知道得很清楚,并捏造了许多会话(如说我骂郭沫若之类)。”

——《鲁迅全集》第七卷-致许广平书信集。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鲁迅致许广平的信,亲自辟谣没有骂过郭沫若

看清楚,鲁迅先生特别注明“如说我骂郭沫若之类”,说所谓鲁迅骂郭沫若之类的话这些都是捏造的。今天的中国公知文人之无耻,一脉相承!这种无耻,是在公知文人基因里的。他们今天不也是自比鲁迅非议社会,捏造鲁迅的话诋毁郭沫若吗?然而鲁迅先生早已看穿一切:“他们那时的种种利用我,我是明白的”。什么叫真正的大师啊(战术膜拜)?

这就是说,鲁迅与郭沫若是“为着同一目标”的战友,大方向是一致的,所以,鲁迅先生绝不会用俗词开骂郭沫若先生,更不可能骂郭沫若先生是东洋狗。鲁迅和郭沫若、茅盾等人之间的争论,绝不会像当今的公知文人那样,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骂来骂去,比如李桃桃朱娟娟老记女等人那样光屁股转圈丢人。

李爷我倒是考证过,鲁迅先生疑似侧面骂过胡适是一条东洋狗。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胡适博士不愧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1933年3月12日,鲁迅先生写了一篇文章,叫《出卖灵魂的秘诀》。先生说:据博士说“日本军阀在中国暴行所造成之仇恨,到今日已颇难消除”,“而日本决不能用暴力征服中国”(见报载胡适之的最近谈话,下同)。这是值得忧虑的:难道真的没有方法征服中国么?不,法子是有的。“九世之仇,百年之友,均在觉悟不觉悟之关系头上,”——“日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征服中国,即悬崖勒马,彻底停止侵略中国,反过来征服中国民族的心。”这据说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不错,古代的儒教军师,总说“以德服人者王,其心诚服也”。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

嗯,鲁迅先生说,胡适博士不愧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而我们中国老百姓常说狗头军师,又把日本称为东洋。所以,鲁迅说“胡适博士不愧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这句话倒是可以理解为:胡适博士不愧是一条东洋狗。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仔细一看胡适之。

嗯,这只是李爷考证翻译成民间白话文的,和鲁迅先生没关系。

鲁迅先生说:“我和郭沫若、茅盾两位,或相识,或未尝一面,或未冲突,或曾用笔墨相讥,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郭沫若先生是怎么看鲁迅先生呢?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日本东京鲁迅追悼会,郭沫若致悼词:世界的损失

东京鲁迅先生追悼会上,郭沫若先生致词说:“中国有句俗话说:三代以下无一人——所谓三代就是夏殷周——现在只有鲁迅先生一人当得起。

从前在中国最伟大的是孔子,他死后,有人曾经这样哀悼他:“呜呼孔子,孔子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以后,又无孔子。呜呼孔子,孔子孔子!”这几句话,我们中国人认为孔子是最伟大,从夏殷周三代后最伟大的人物。但是我们不同!我们希望后人生出许多的鲁迅先生。现在,我把这哀悼的话改为:“呜呼鲁迅,鲁迅鲁迅,鲁迅以前,无一鲁迅!鲁迅以后,无数鲁迅。呜呼鲁迅,鲁迅鲁迅!”

这就是鲁迅郭沫若之间的关系,他们会有争执,那是认识问题,但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当今中国公知文人,无知无耻无能还反智,岂配谈鲁迅郭沫若?

二、所谓郭沫若对于立忱始乱终弃,致于立忱回国自杀

这更是子虚乌有,胡扯八道。不仅是对郭沫若的污蔑,更是对奇女子于立忱的污蔑!

不说郭沫若去世前,从来没有任何人能在私生活上敢鄙视郭沫若,咱就说解放前国民党当政时期,也没有任何人能在私生活上挑出郭沫若的毛病!包括多次攻击、诋毁郭沫若的沈从文,都不敢说郭沫若个人私生活有瑕疵,因为相比胡适沈从文等人,郭沫若个人私生活是真的没有瑕疵!

1、在东京,于立忱(于立群的长姐)曾钟情于郭沫若这个是历史事实,而不是郭沫若追求于立忱。那么大个世界级大才子,三观又正,顶天立地,英雄无畏,哪个独立思考的佳人不钟情英雄好汉?何况还是个大宗师啊?这不是于立忱的错,更不是郭沫若的错。于立忱钟情于郭沫若,但是郭沫若并没有接受于立忱,更没有欺骗于立忱,两人之间保留着纯洁的革命情谊。于立忱在东京,也时常去郭沫若安娜家做客,看望郭沫若安娜。说郭沫若追求于立忱致于立枕怀孕,始乱终弃,完全是台湾作家谢冰莹1984年的胡编乱造,是对郭沫若的污蔑和诋毁,也是对于立忱的污蔑和诋毁。

1936年11月,郁达夫到日本。

1936年12月16日晚上,郭沫若邀约好友郁达夫一同去探望病中的于立忱。于立忱十分高兴。为感谢郭沫若和郁达夫深夜远道来访,于立忱把自己新作的一首七绝《咏风筝》写在一张纸上给他们看:碧落何来五色禽,长空万里任浮沉。只因半缕轻丝系,辜负乘风一片心。

郭沫若和了一首诗:横空欲纵又遭擒,挂角高瓴月影沉。安得姮娥宫里去,碧海青天话素心。

可见,于立忱同郭沫若之间的来往是光明正大的。

2、在1984年之前(八十年代开始,无耻文人编造历史谣言,污名化毛泽东,污名化郭沫若,何其猖狂你们懂得),没有任何人就于立忱自杀的问题对郭沫若进行污蔑。于立忱去世于1937年5月,谢冰莹如果如她所说“于立忱告诉了她一个惊天秘密(指谢冰莹编造的始乱终弃)”,在解放前多少无耻文人想致郭沫若于死地的情况下,自称于立忱闺蜜的谢冰莹,不可能隐瞒47年在郭沫若于立群相继去世后才爆料。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谢冰莹1984年编造的所谓惊天大秘密

这就是谢冰莹编造的细节,所谓“没有问题,当然答应”的申冤,连于立忱的葬礼都不参加?等于立忱去世47年了才申冤?等郭沫若也去世几年了才申冤?不说解放前沈从文等人多次围攻郭沫若,1949年才解放,1937年的事你十几年不申冤?何况于立忱去世时,郭沫若当时在日本被日本军警监视着,并且还戴着蒋介石送的通缉令的帽子,多大能量阻挡你申冤?他郭沫若解放前手眼通天?对不对?更不要说解放后你不敢说什么的,你谢冰莹在台湾啊,你想怎么爆料,谁能拦着你?所以,有点脑子的都知道这是八十年代泼给郭沫若的脏水。

3、谢冰莹根本算不上于立忱的闺蜜,八竿子才能打着。于立忱本身多病,弱柳扶风,去东京就是主要是治疗肺炎。于立忱阑尾炎发作,去医院治疗阑尾炎。于立忱去世47年之后,台湾的谢冰莹,在当时(八十年代)反毛反共思潮下,把于立忱看阑尾炎编造为去打胎,借以诋毁污蔑郭沫若,也同时诋毁污蔑了于立忱。

4、于立忱的职业——大公报记者。当时的《大公报》负责人、主编张季鸾,是于立忱的疯狂追求者之一。如果郭沫若做出如此丑事,不要说留到47年后由谢冰莹披露。于立忱作为《大公报》记者,随便一篇文章就可以使郭沫若身败名裂,还会病床上眼泪巴巴的托你申冤?你还一拖47年?《大公报》主编张季鸾,更不会放过能致他所谓的“情敌”郭沫若于死地的机会。你想想今天的小报记者呼风唤雨的,更不要说当年在新闻界执牛耳的大公报。

那么于立忱为什么会自杀呢?一是对国家前途绝望,二是在得知郭沫若在日本被害的谣言后,感觉天塌了。写下绝命书“如此家国,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自杀身亡。

1937年初,于立忱在日本参加了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示威游行,被日本政府驱逐。于立忱本来坚持不回国,但是大公报主编张季鸾,巴不得于立忱早点回国,所以,张季鸾致信于立忱,如不回国,将断绝一切经费。于立忱被迫无奈,与1937年3月回国。于立忱回国后,张季鸾各种纠缠不休。再加上于立忱情牵郭沫若,而此时日本方面已经得知郁达夫等人正在着手准备郭沫若回国事宜,所以制造了郭沫若已经投日的假新闻。于立忱得悉后,身心俱悴。于立忱认为郭沫若秉性刚直,不会当汉奸,不可能投日。但是她同时又认为郭沫若常年在日本军警监视下,传出这样的新闻,郭沫若定然凶多吉少。于是,1937年5月,于立忱留下绝命书:“如此家国,如此社会,如此自身,无能为力矣!”自杀身亡。

史实补充:为什么说1937年3月日本方面得知郁达夫等人着手准备郭沫若回国事宜。

1937年3月,郁达夫请福建省主席陈仪帮助,请求最高当局让郭沫若回国。陈仪致信行政院政务处长何廉,请他探寻蒋介石意见。何廉等人正有此意,在收到陈仪的信之前,已经将郭沫若的名字列在了庐山国是会议的名单上。蒋介石看了看说:我对此人总是十分清楚的。何廉接到陈仪的信后,又去找蒋介石汇报。蒋介石说:可,但是回来后只能在福州居住,并由陈仪负责监视,不得有“越轨行动”。实际上就是说,回来后要软禁。

在日本的郭沫若得知于立忱自杀后,非常悲痛。当即写下《断线风筝》,发表在《妇女生活》月刊,以寄自己的哀思。(这就是无耻文人编造的始乱终弃?)

1937年7月底,历尽万险回国抗战的郭沫若,随即就同于立忱于立群的朋友林林等人,两次到于立忱的墓前致哀(这就是无耻文人编造的始乱终弃?)。此后,他又写文赋诗抒发自己的情感。

于立忱1937年3月从日本回国后,住在于立忱于立群共同的朋友林林家养病。林林亲口说,谢冰莹根本没有参加于立忱的葬礼。林林是男的,于立忱养病不避嫌宁可住在林林家,也没有住在临终嘱托“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将来要替我申冤”的自称闺蜜的谢冰莹家。可见,谢冰莹和于立枕没一毛钱关系,强行“闺蜜”。

为国,于立忱巾帼不让须眉。为情,于立忱冰清玉洁。不管怎么看,于国于情于立忱都可歌可泣,可叹这些年来,竟然被中国公知和无耻文人借于立忱之英魂诋毁郭沫若!

三、所谓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

断章取义,胡扯八道!曲解鲁迅文章,诋毁郭沫若。

中国公知说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是因为郭沫若私生活太乱,他们的理由主要还是说郭沫若对于立枕所谓“始乱终弃”。这真是一簧两舌!

首先,鲁迅并没有单独骂过郭沫若“才子+流氓”,在李爷讲所谓鲁迅骂郭沫若的时候,已经讲过了。鲁迅亲自辟谣了很多所谓他骂郭沫若的话,都是无耻文人编造,栽赃给鲁迅先生的。

其次,所谓鲁迅骂“才子+流氓”,鲁迅这句话说的是创造社那班人的文风是新“才子+流氓”,而不是单独所谓的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这是因为,创造社和鲁迅打嘴官司,鲁迅写文章反击,说以前有“才子佳人”、“才子+流氓”的书,创造社就是新才子派,是“新才子+流氓”。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所谓“才子+流氓”的出处,鲁迅先生《上海文艺之一瞥》

鲁迅先生开篇即点名了,“这些书里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加)呆子,而是在婊子那里得了胜利的英雄豪杰,是才子+流氓”。

鲁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发表演讲。是因为创造社成仿吾、冯乃超等人,写文章说鲁迅是个落伍的糟老头子(原话是“这位老先生、尖酸刻薄、冥顽不灵,落伍了”等等),所以,鲁迅就写了文章并发表演讲反击。说你们这群家伙,文风简直是新“才子+流氓”。这里的“流氓”的意思,一方面是批判有些人写的文章离不开花前月下才子佳(流)人(氓),一方面指的是那么多年轻人群殴我老人家一个,简直是流氓行为,并不是说哪一个人的私生活。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所谓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的出处《上海文艺之一瞥》

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是从批判文学创作入手的,就是批判所谓的“才子佳(流)人(氓)”。鲁迅先生说:“那时吴宓先生就曾经发表过文章,说是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竟喜欢描写下流社会”。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说成仿吾等人中了“才子+流氓的毒”

所谓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的出处《上海文艺之一瞥》,从这边文章我们可看出两点。

一是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说“创造社也不再审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的误译之处,来作专论了。这些地方,我想,是也有些才子+流氓的”。可以看出,这里所谓的“才子+流氓”,和私生活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指的是“崇创作,恶翻译”的创造社现在财大气粗了,有点耍(欺)流(负)氓(人)的感觉。鲁迅先生还说:“再则他们,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将革命使一般人理解为非常可怕的事,摆着一种极左倾的凶恶的面貌,好似革命一到,一切非革命者就都得死,令人对革命只抱着恐怖。其实革命是并非教人死而是教人活的。这种令人“知道点革命的厉害”,只图自己说得畅快的态度,也还是中了才子+流氓的毒。”这里的“才子+流氓”,不说点名了尤其是成仿吾先生,就是和私生活也没有半毛钱关系。这里的“流氓”的意思,就是前面李爷我说的,一方面是批判有些人写的文章离不开花前月下才子佳(流)人(氓),一方面指的是那么多年轻人群殴我老人家一个,说我不够革命,简直是流氓行为。并不是说哪一个人的私生活。

二是这篇文章是1931年7月27日写的,而于立忱是1934年去的日本东京。鲁迅先生神预言几年后于立忱去东京见到郭沫若?所以,本身说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就是断章取义胡扯八道,再牵强附会郭沫若私生活混乱对于立枕“始乱终弃”,说什么所以“连鲁迅都骂郭沫若是才子+流氓”,更是信口雌黄其心可诛!

实际上,当时《创造社》不仅和鲁迅、茅盾等人打笔仗,更和胡适等人打嘴仗。这个事啊,还是胡适挑起的。胡适写了一篇《骂人》,鄙视郁达夫水平太差。然后,成仿吾,就写了《形而上学序论》回敬胡适。好嘛,整个晋西北全乱了。胡适的小伙伴们,徐志摩,张东荪,陈西滢,吴稚晖等人,都加入了战斗,对创造社展开猛攻。这下可把郁达夫给气坏了,郁达夫就给在日本的郭沫若写了一封信,说,大哥,不中,你不在,他们欺负我,我要跳黄浦江。真的真的,当年郁达夫被胡适气得差点跳黄浦江。郭沫若被誉为创造社盟主,是个浪漫气质的英雄主义人物,郭大爷连蒋介石都不怕,你胡适等人胆敢欺负我的小弟们,那还行?郭沫若就写文章,把胡适等人给怼了个通透。这就是后来,郁达夫赴日全力营救郭沫若回国的原因之一,深厚的“战友情”。

当时,创造社和鲁迅的矛盾,怼的主要是关于翻译的问题,因为郭沫若说了一句:“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处女应当加以尊重”。其实,郭沫若本来是好心,故事的起源是鲁迅小说《头发的故事》,被刊在周作人的一篇译文之后。郭沫若看了,认为更应该尊重原创,而且相比周作人的译文,他更欣赏《头发的故事》,他就没见过鲁迅,他是凭心而论,认为应该把鲁迅原创《头发的故事》排第一,就说了“翻译是媒婆,创作是处女,处女应当加以尊重”。好嘛,你看不起翻译人?于是乎,哈哈哈,唇枪舌战。那帮子留洋回来,靠翻译过日子的,抱团怼郭沫若。这事,以至于后来,都20多年后了,翻译家钱钟书写《围城》,还讽刺郭沫若。

鲁迅先生也曾在给友人的信中说过:“我对于郭沫若先生的翻译,不大放心,他太聪明,又大胆。”鲁迅先生这句话指的就是郭沫若才华横溢,但是太浪漫,翻译的时候老是出现神译。

这些,就是当年创造社和鲁迅、胡适等人,鲁迅和创造社、胡适等人“打架”的源头之一,鲁迅郭沫若一起打胡适的原因,则是爱国和卖国。他们一直“打”了很多年。创造社一帮“新才子”,胡适一群小伙伴。鲁大爷呢?是一个人,单挑,所以才愤愤不平的写了《上海文艺之一瞥》,你们创造社这帮“新才子”,围攻我老人家一个,说我老人家不够革命,简直是新“才子+流氓”。这就是所谓鲁迅骂郭沫若“才子+流氓”的来历,说什么鲁迅骂郭沫若个人私生活流氓,完全是断章取义,胡扯八道!曲解鲁迅先生的文章,借以诋毁郭沫若。

四、关于郭沫若抛弃安娜,不辞而别

中国公知文人,把抗战期间留德十年,抗战结束“钱多”回国的季羡林塑造成了大师,把抗战期间留在日本加入日本国籍的吴清源塑造成了大师,把抗战期间卖国言论令傅斯年都看不下去的胡适塑造成了大师,把抗战期间在西南联大和高子青扯不断理还乱的沈从文吹捧成大师,却把顶着国民政府通缉令帽子毅然决然回国抗战的郭沫若,描写成抛妻弃子,不辞而别!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中国公知文人更无耻的生物吗?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沫若毅然决然回国抗战。要不要在日本开个发布会:我郭沫若,要回国抗战啦!你们,日本军警,给郭爷让条路!

否则就是抛妻弃子,不辞而别?嗯,的确是“抛弃妻子,不辞而别”,但是,郭沫若是为了民族大义,是为了回国抗战!!!1937年7月25日,凌晨四点。郭沫若告别安娜和熟睡的孩子。毅然决然朝祖国走来。经过一天的斗智斗勇,郭沫若化名杨伯勉,与当天晚上六点登船回国抗战。

什么是民族英雄?这就是民族英雄!隐姓埋名,背着“抛妻弃子”的骂名,也要回国抗战!

1937年7月27日,郭沫若抵达上海。发表演讲:

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

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

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嗯,郭沫若也承认“抛妻弃子”,君不见郭沫若诗曰:“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的确是“抛妻弃子”嘛!嗯?你他妈只看到了“抛妻弃子,不辞而别”,看不到“又当投笔请缨时”?看不到“去国十年余泪血,登舟三宿见旌旗。”?看不到“欣将残骨埋诸夏,哭吐精诚赋此诗”?看不到“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1937年8月6日,在郭沫若抵达上海一个星期后,国民政府才取消了蒋介石亲自发出的对郭沫若的通缉令。扪心自问,日本文化界的座上宾,在日本有军警严密监视,在国内有国民政府最高统帅亲自发出的通缉令,毅然决然回国抗战,你敢吗?你见过这样的“墙头草”吗?你见过你们吹捧的哪个民国大师有这样的风骨?你舍得日本的座上宾吗?郭沫若一方面被日本军警严密监视,一方面又是日本文化界的座上宾,为什么?因为郭沫若的才气把整个日本文艺界打服气了!

民族危亡之际,郭沫若是顶天立地的爷们!被公知文人编排为绝情绝义,抛妻弃子!可叹可气可恨!以“郭鼎堂”的名号,郭沫若要是和围棋大师吴清源一样,在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就会和吴清源一样成为日本政府的贵宾!可人家郭沫若呢?“又当投笔请缨时,别妇抛雏断藕丝”。这是何等的英雄!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1937年8月24日,郭沫若创办《救亡日报》。当天,郭沫若来到抗日淞沪最前线。作了《抗战时期青年的任务》的演讲,整个演讲进行了大约一个小时。演讲完毕,青年们起立热情鼓掌表示感谢。郭沫若挥笔题写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并签上了名,表达了其“为赴国难而来,当为祖国而牺牲”的精神。

同一时期,其它“民国大师”在干啥呢?胡适在劝蒋介石,寄望于日本近卫内阁,“做一次最后和平的努力”。陈寅恪在散布“抵抗必亡国,屈服乃上策”,“保全华南,至少中国尚可偏安苟存。一战则全局覆没,而中国永亡亦。”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郭沫若救亡日报

淞沪会战期间,郭沫若多次率领文化宣传服务队到前线进行宣传、慰劳和救济难民的工作,他与四川旅沪同乡会救护队及文艺界战地服务团同赴宝山罗店前线劳军,还不只一次前往浦东右翼军驻地采访慰问。

1937年10月初,郭沫若赴第八集团军司令部与张发奎会面。

1937年10月6日,《救亡日报》头版头条登载了郭沫若张发奎并肩而立的合影。正在苦战的上海抗日军民,看到大文豪郭沫若居然还在抗战最前线,军心民心一时盛极。田汉曾经如此评价:“在前期的上海战役中,沫若的贡献实无可否认地大。”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当年的五虎将,在叶挺张发奎面前,郭沫若C位

1937年淞沪抗战,整个战役期间,郭沫若坚持战斗在最前线。由于郭沫若的知名度,北伐战争又是中将(当时叶挺是个团长,陈诚也就是个中校)。所以,日本人曾经认为郭沫若是淞沪会战的重要指挥官之一,并认为郭沫若至少指挥了5万国军抗战。并因此在1937年10月逮捕了安娜,严刑拷打,关了一个月。

1937年11月上旬,郭沫若得知安娜被日本军警严刑拷打。

1937年11月20日,郭沫若写下《遥寄安娜》:

相隔仅差三日路,居然浑似万重天。

怜卿无故遭笞挞,愧我违情绝救援。

虽得一身离虎穴,奈何六口委骊渊。

两全家国殊难事,此恨将教万世绵。

“两全家国殊难事,此恨将教万世绵。”无情无义吗?不!郭沫若英雄无悔,英雄有泪!

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失败。国军转进。

这就是郭沫若和安娜在抗战期间的事迹,郭沫若和安娜之间深厚的感情,因为战火而烧断了。从此,由于郭沫若不断冲锋陷阵转战各地,失去了同安娜的联系,长达11年。10年后,安娜来中国,从不说郭沫若一句坏话,安娜说,我不恨你,我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并且改名为:郭安娜!看清楚,郭安娜!解放后,郭安娜加入中国国籍,这是对郭沫若最大的支持和认可!郭安娜临终前,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部捐给了中国。

我们对比一下被时下中国公知文人吹捧上天的所谓民国大师胡适。胡适的丑事太多了,只说一件。胡适娶了江冬秀,却在杭州烟霞洞3个月把伴娘、表妹曹诚英的肚子给搞大了。曹诚英怀孕后,胡适抛弃曹诚英跑到北京,曹诚英北上逼婚。胡适无奈,向江冬秀提出离婚,说把肚子给搞大了,要负责。江冬秀就拿出菜刀,说先砍儿子后砍胡适,胡适跪地求饶,彻底抛弃曹诚英。公知文人们把胡适给吹上天!公知祖师爷嘛!

五、所谓郭沫若写《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首先,这完全是捏造。2012年第一次公开由凤凰卫视何亮亮在节目中提到,但无任何来源依据。2014年高晓松在《鱼羊野史》一书第1卷第93页中,称郭沫若写过《毛主席,你赛过我的亲爷爷》,也同样是编造,没有任何出处。李爷我寻思,它们都是看了网络段子。李爷说过,高晓松的历史水平,不如他的颜值。

网上能查到的这个谣言,是2011年豆瓣上有人编造的,说出处是《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本书。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2011年,豆瓣上编造的所谓《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

所谓《郭沫若文选》,解放前倒也出版过,1934年由民声出版社牵头,余研因选编,1935年印刷,1936年出版发行。且不说这本书一共就80页,咱就说1934-1936年,毛泽东还在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才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的核心领导地位,那郭沫若要是能写出“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那李爷我觉得:郭沫若可称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预言家!

澄清关于郭沫若同志的7个流传甚广的谣言

1935年印刷,1936年出版的《郭沫若文选》,共80页

解放前“天安门上红旗扬,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不可能,对吧?那解放后呢?解放后郭沫若文选就出了一本,1992年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该文选一共487页!从此再没有出版过郭沫若文选!

其次,李爷我寻思哈。解放前你亲爷爷真保护不了你,也给你弄不到一亩三分地,是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土地革命给你分了地,扫除黄赌毒清楚土匪恶霸,让你站起来了。所以,毛主席肯定赛过你的亲爷爷,哦,不,肯定赛过你爸爸或你爷爷的亲爷爷。这是没有疑问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是人民的心声,这是历史的心声。

正如《傅雷家书》中傅雷所说:“毛主席只有一个,别国没有。伟大的毛主席远远的发出万丈光芒。”

傅雷还说:“他的胸襟宽大,思想自由,加上极灵活的运用辩证法,当然国家大事掌握得好了。毛主席是真正把古今中外的哲理融会贯通了的人。”

六、所谓郭沫若主张挖定陵

胡扯八道,是吴晗主张挖的,郭沫若背锅。吴晗早期曾是胡适的学生,后成为明史研究领域的专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5年10月9日,邓小平,李富春,郭沫若,吴晗,余心清等到十三陵郊游。邓、李两位副总理说,郭老啊,十三陵这说不定有很多壁画和绝版的古书,咱们把它挖掘开,搞个地下博物馆给人民群众看看,好不好啊。明史专家吴晗趁机向邓小平、李富春两位副总理介绍了明十三陵,说那可以挖掘一座,一是可以考证明史,二是可以弄个地下博物馆供民众参观,挺好。两位副总理表示赞成。

此次郊游回去后,由于得到了两位副总理的赞成,吴晗便着手考古挖掘长陵的事宜。

1955年的10月13日,吴晗拟好了挖掘长陵的申请,郭沫若当时是中科院院长,吴晗就写了一封信给郭沫若,请郭沫若等人签字。由于两位副总理都赞成,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部长茅盾等人就签了名。

1955年10月19日,国务院文教办主任林枫,将吴晗挖掘长陵的申请呈报给了周总理,并亲附一封书信,特意提到:“据我所知,吴晗同志对此事颇热心”。

对帝王陵的挖掘申请,周总理是非常慎重的。

1955年11月3日,周总理慎重考虑后批示:“原则同意。”并特别指出要注意文物保护。

批准发掘长陵后,根据吴晗的提议,国务院批准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长陵发掘委员会的职责是,“负责草拟具体开发计划”。委员会由7人组成,分别是余心清、尹达、夏鼐、王冶秋、张季纯、刘仲华、吴晗。并无郭沫若。

其实,当时对帝王陵的发掘确实是比较慎重的,由于长陵难度太大,后来吴晗等人提议改为挖掘定陵,因为有人报告说定陵出现了小部分塌陷,有迹可循。改挖定陵的提议,获得批准。

1956年5月17日,定陵动土,也是非常慎重的,称为“试掘”,就是说试试看先。

这不是李爷洗地,事实上确实是慎重的,是试掘。整整试掘一年后,直到1957年5月,定陵的试掘工作才到了地宫石门。可见多么慎重。并不是像今天的什么地摊文学说的那样就为了挖皇陵,当时确实是出于考古的目的,去试掘的,是慎重的,也是准备很充分的。

定陵试掘到了地宫石门后呢,为了保障发掘工作有序进行,吴晗副市长于1957年6月6日报请国务院,请求增加发掘委员会人数,并对发掘工作进行更细致的分工。可见是慎之又慎。

1957年6月17日,国务院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增加发掘定陵委员会委员的通知》,同意增加郭沫若、沈雁冰、张苏、齐燕铭、郑振铎、范文澜、邓拓七名委员。至此,委员会扩大到了14人。

看清楚,直到1957年6月17日,定陵试掘一年后,为了保障发掘工作有序进行,才在吴晗的提议下,增加了郭沫若为委员会成员!

增加了郭沫若等7人后的定陵发掘委员会,下设三个工作组。

第一组,负责一般总务、保卫、联系等工作,由北京市文化局张季纯负责。

第二组,办理打开墓门后清理地宫、整修和临时保管地宫文物的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鼐负责,北京市文化局协助。

第三组,负责地下博物馆的设计、布置、陈列工作,由文化部文物局王冶秋负责。

分工非常明确,可见当时的慎重程度。事实上,由于从上到下都比较慎重,定陵文物的保护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好的。那为什么这些年突然出现说定陵发掘不慎重,定陵文物破坏很严重呢?无它,因为郭沫若签了字,后来定陵试掘整整一年后,又被吴晗提议进了定陵发掘委员会。所以,其目的还是黑郭沫若,给郭沫若泼脏水。不信,你们随便搜索定陵,蹦出来就是骂郭沫若的。

从前帝王埋骨处,平民百姓皆可入。几十年来,几千万人次携老扶幼兴致勃勃参观定陵博物馆,一边开眼界长见识感叹帝王之奢华骂一下都是民脂民膏心里也想坐个皇上,一边大骂定陵考古大骂郭沫若?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七、所谓郭沫若墙头草没有风骨

北伐、抗战、解放战争,这期间郭沫若的大义凛然李爷我就不说了。比如两次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四一二硬刚常公。南昌起义主席团成员。抗战爆发毅然决然回国抗战,淞沪抗战坚持到最后,武汉会战最后一个撤离。抗战相持阶段,作为中国文艺界的精神支柱,写出了《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胆》、《高渐离》六出历史剧,单枪匹马硬刚日本文化奴役。这些李爷不说。所谓诋毁郭沫若没有风骨,不过是因为郭沫若服气毛泽东。李爷我说:经历过国难的人,留在大陆,服气毛泽东,才是有风骨。跟着蒋介石去台湾的,才是真正的奴颜婢膝!

什么是风骨?高呼何惜死哎呀水太凉?你们推崇的那些所谓文人风骨,无非是绕指柔罢了。不就是毛主席要改造你们的如蒋公所说“只卖其‘自由’‘民主’的假名,以提高其地位,期达其私欲,对国家前途与事实概置不顾”的民主个人主义思想吗?不就是想让你们为新中国,为人民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吗?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了啊?处处标新立异,对伟人指指点点,以凸显自己与众不同,把自己打扮成精神贵族。然则,笔下总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坐议立谈,百无一能。你们以为你们能成为中国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实际上你们不过是中国发展路上的一粒沙。

正如季羡林所说:“奇谈怪论的制造者摆出一副为知识分子‘请命’的架势,实则居心不良。毛主席教导说:‘知识分子也要改造,不仅那些基本立场还没有转过来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都应该改造。’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呢?我们决不允许任何人再把我们拖回到精神贵族的老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改造世界观的道路上,也要有这种精神。我们坚决在毛主席指引的金光大道上阔步前进。”

一边骂留在大陆的没有风骨,一边吹捧跑到台湾的有风骨。没有对比就没有真相,我们还拿胡适等人对比吧。看看跑到台湾的所谓文人风骨。

胡适收了蒋介石15000美金,写出了吹捧国民党蒋介石的文章《台湾是多么自由》。现在一些公知文人们吹捧胡适有风骨!嗯,胡适拿钱发帖!真是好有风骨啊!如果胡适拿钱发帖吹捧蒋介石,还不算没有风骨的话,那么,我们看胡适吹捧溥仪。

1912年,宣统退位。

1922年,胡适入宫。胡适入宫见到溥仪,感慨道:“不得不承认,我很为这次召见所感动。我当时竟能在我国最末一代皇帝——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的面前,占一席位!”

你们瞅瞅,这就是当代公知文人们心中的祖师爷胡适的风骨!清废帝溥仪,都成了历代伟大的君主的最后一位代表!因为他胡适能在溥仪面前占一席位!

我们再拿被中国公知吹捧的号称“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的龙应台吧。

1972年,蒋介石大寿。后来成为台“伪文化部长”的龙应台恭诵寿词,我们摘录一段:“总统蒋公华诞:一人有庆兆民腾欢河山并寿日月同光天纵哲人允文允武大智大仁伐暴救民开来继往震古烁今反共先知寰宇同钦东亚堡垒四海归心法行天健全面革新福国利民深谋能断胜利在望亿仗欢呼。”

蒋介石咋死的?笑死的!

实际上龙应台家可不是什么“小民”。首先,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是淳安应家人,是个大户人家,可真不是什么“小民”。这还不说,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抗战期间是给鬼子运盐的,可以说是个汉奸商人。龙应台的父亲龙槐生,是国民党宪兵队长,这和“小民”有半毛钱的关系?由于有血债,解放军打过来的时候,应美君和龙槐生逃到台湾。到台湾后,龙槐生走散了,应美君除了带着黄金,身边还跟着2个保护她的宪兵,“小民”尊严?嗯,汉奸女儿,挺有尊严,所以根本不在乎大国崛起。

再一再二再三,我们再看看跟着蒋介石跑到台湾的民国大师钱穆。

蒋介石八十大寿,民国大师钱穆撰写《“总统”蒋公八秩华诞寿文》,文曰:“诚吾国历史人物中最具贞德之一人,禀贞德而蹈贞运,斯以见天心之所属,而吾国家民族此一时代贞下起元之大任,所以必由公胜之也。”

蒋介石咋死的?笑死的!

这就是中国公知吹捧的跟着蒋介石到台湾的所谓文人风骨???

什么叫风骨?对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毛泽东,心悦诚服,才是有风骨!正如毛主席去世十几年后,敢于“犯言直谏”的梁漱溟老先生所说:“毛主席这个人呢,我跟他接触很多,他是雄才大略,那是很了不起。并且他没有什么凭借,居然创造一个新中国,实在是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这就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的风骨!梁漱溟老先生的孙子梁钦东,就是梁漱溟亲自起的,崇敬毛泽东的意思。哪个知识分子敢说梁漱溟老先生没有风骨?

嗯?巴金随郭沫若出访,郭沫若是团长。后来巴金谈到:我们都对郭老很尊敬,称他为“我的团长”。这些,是历史。

八、结论

大节,抗战民族英雄郭沫若顶天立地!小节,一代宗师郭沫若有情有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3
1
3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