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赞皇县黄北坪:秦基伟、高扬战斗生活过的堡垒村
绵延千里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山麓,把河北与山西两省分为东西各一。太行山东侧中段腹地有一个村落名为黄北坪,它位于赞皇县城西南27公里处,南临槐河与临城、内丘相望,西通山西昔阳、皋落、王寨,北连井陉,是进入里川沟和段里沟之间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非常重要。80多年前,这个四百人左右的小山村的命运,与那场伟大的抗日战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作为当时的冀西抗日中心,成为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部长达5年的驻扎之地,成为秦基伟司令员和高扬政委非常认可的堡垒村。
冀西十三县根据地的指挥中枢
革命老区赞皇县的抗战历史之所以完整、流长,与黄北坪村密切相关。
1937年7月,中国全面抗战开启。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东渡黄河跃进太行,与之进行逐地逐村生死争夺,以血肉之躯筑起一道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坚固长城。12月,随着赞皇县城失陷,赞皇人民的抗战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38年1月,以彭涛为书记的中共冀西特委在黄北坪村成立。桂干生、张贻祥率30名红军战士在黃北坪村成立了著名的桂张支队。4月,晋冀豫军区游击支队兼第二军区在黄北坪村成立,桂干生任司令员、张贻祥任政治委员。
不久,时任129师政委邓小平重点巡视了晋中区和冀西区两个根据地工作,提出冀西区的工作重点要放在赞皇。
冀西特委在驻地黃北坪村召开了全县第一次活动分子会议,提出了"反对敌人烧杀,武装保卫麦收""拥护抗战建国纲领,巩固国共合作""创建华北模范县"的口号。
根据邓小平政委关于"反对关门主义,大量发展党员"的指示,黄北坪村要成为"冀西十三县"党政军的指挥中心,党的组织需要得到发展。于是,在当年的"红五月"活动中,村里很多思想进步的青壮年加人中国共产党,王银更、谷二黑等成为黄北坪村第一批党员,并成立了黄北坪村第一个党支部,谷二黑成为首任支部书记。
太行军区第一分区司令部旧址
在党的抗战政策指引下,村里开展"挤分""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穷苦人的负担,激发起村民的抗日激情,村民纷纷参军入伍,人数达20多人。从抗战到解放成争,全村共有50人参军人伍,占全村总人数的1/8,其中有15人为国捐躯。
1939年11月,邓小平政委再次来到黄北坪村主持召开了太北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
1940年"百团大战"后,党中央派秦基伟率领新编1旅31、30两个团进驻黄北坪村。
1941年,党中央决定组建太行军区第一分区,秦基伟任司令员,高扬任分区政委,胡震任副司令员,王远芬任参谋长,郭峰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杨克冰任政治部副主任。从此,太行一分区司令部所辖井陉、获鹿、元氏、赞皇、高邑、内邱、邢台(东)、那台(西)、昔东县、平东县、沙河县、临城县、河东县等冀西13个县。分区司令部就设在村西北部紧靠后山的侯会元家。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战胜利的曙光。8月17日,太行一分区在驻地黄北坪村南台底下的河滩上召开反攻作战誓师大会,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那一天,阅兵式上人山人海,参加人员除了分区主力部队和地方部队指战员外,还有支前的民兵,会场四周挤满了群众。分区主力团10团团长向守志担任阅兵总指挥。受阅部队干部战士身穿新军装,支前民工头戴白毛巾,手持红樱枪整装列队,接受当地党政军领导检阅。分区司令员秦基伟在大会上做动员报告,提出了"杀下太行山,出击平汉线"收复失地的作战目标,随即亲自下达了首战命令:解放赞皇县城!
8月20日,秦基伟司令员率领一分区部队干部战士依依惜别赞皇县,出击平汉线后一路南下,奔赴后来的轰轰烈烈的解放战场。
秦基伟,时任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1927年11月,刚刚13岁的秦基伟参加了黄麻起义。1929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秦基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游击支队司令员,晋冀豫军区参谋处长,一二九师新编第十一旅副旅长,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中共地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太行军区司令员、晋冀鲁豫军区第九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军长,参加了渡江、两广、解放大西南战役。1951年3月,率领率部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赢得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胜利。1953年6月16日,秦基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接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1年,受中央军委委托,秦基伟成功地组织了著名的华北实兵实弹战役大演习。1984年10月1日,秦基伟担任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大阅兵总指挥。1988年,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授予上将军衔。1993年,秦基伟被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副委员长,先后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历史的荣光谱写了光荣的历史。作为太行一分区抗日指挥中心的黄北坪,从进驻到兵出,并未发生敌我之间易手,这在当时各抗日根据地实属难得,证明了那句由冀西特委书记彭涛的建议、邓小平批准、冀西特委提出的“冀西十三县,赞皇是模范”的口号并非虚言。
高扬,时任冀西地委书记兼太行一分区政委。1982年至1985年,高扬担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1987年3月,高扬任中央党校校长。1989年,离休,2009年高扬因病去世,享年100岁。
秦基伟司令归来
1983年秋天,时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秦基伟回到了阔别38年的黄北坪村,他是特意来看望一下当年一起战斗生活的老八路和乡亲们。
黄北坪村迎客松
久违的重逢,割舍之情自然难以言表。秦基伟将军刚一下车,就被大街两旁等候多时的村干部和村民团团围住。他高兴地和乡亲们一一握手,并向前来欢迎的乡亲们问好,当他在人群中很快发现了侯印华烈士之嫂赵双兰的身影时,便走大步走上前与她握手并亲切交谈,问寒问暖,丝毫没有一点大首长的架子。
随后,秦将军一行在村“两委”干部陪同下,来到村委会办公室,与当年在一起工作生活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邻居见了面,并把自己带来的月饼、水果分发给大家,边吃边聊当年在此一起工作和生活的艰苦岁月、战斗场景,了解村里经济发展变化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
遥想当年第一军分区进驻黄北坪村时,生活条件十分简陋,村民们把自家最好的房屋腾出来供部队居住;把自家的椿树、枣树甚至槐树拿出来无偿交给部队做饭、取暖;把自己种的粮食、蔬菜交给部队。村民们还经常站岗、放哨、送情报,掩护根据地,支援部队打胜仗。
在党的领导和抗日政策影响下,黄北坪村到处是母亲送儿、妻子送郎参军参战的感人场面,到处能听到"我们在太行山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抗日歌声。
秦基伟与老房东侯会元(右三)“亲属”关系保持多年
从村委会出来,秦基伟一行来到当年的房东候会元家中询问其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日子过得怎么样。侯会元回答说:"现在党的政策好,村里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分田到户。乡亲们千劲十足,过上了好日子,粮食年年有余。今年秋天,秋作物长势喜人,又是一个大丰年"。秦基伟将军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秦基伟自打1940年率领新编1旅31、30两个团进驻黄北坪村后,一直住在这里没换过地方。当时房东家中只有母亲和侯会元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候母刘福兰与秦司令员的关系处得十分融洽。每当看见秦司令员打仗和外出开会回来身体疲惫,刘福兰就给他端水做饭,拿出来自己含不得吃的面粉掺上荞麦面拌疙瘩或做好的掛面条。有一天,秦司令员因过度劳累眼病又犯了,疼痛难忍且日夜难眠,泪流不止怎么调治也不见好转,刘福兰见状就用针灸给他治疗,还用乳汁给他点眼,经过她的精心照料眼病逐渐好转。日子久了,秦司令员与她们母子关系如同一家人,他在工作之余也会经常抱一抱幼小的侯会元,有时甚至让孩子骑在脖子上玩耍,甚至就连秦司令员养的猴子都会将侯会元抱在怀里一起玩耍、嬉戏。
秦基伟看望老邻居张四妮(右)
告别房东,秦基伟特地看望了当年的警卫员谷玉柱八十多岁的老母亲,并合影留念。在村里看望乡亲们后,秦基伟步行来到村南槐河边,凝视着远方起伏的山恋和周围的一草一木,他似乎心事重重,俯下身子用双手棒起清凉的河水,高兴地说到:"还是老区的水甜啊!当年老区人民为支援子弟兵,勒紧腰带,宁可自己挨饿,将节省下来的粮食送给子弟兵,让将士们吃饱肚子。抗战期间老区人民为战士做棉衣、做军鞋、运送弹药、抬担架、护送伤员,为打败日本解放全中国做出了贡献,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之情,党和国家永远不会忘记老区人民做出的贡献"!
秦基伟在黄北坪的短暂之行结束了,乡亲们望着远去的汽车,挥舞着手高声喊着"欢迎秦司令再来黄北坪!"
的确,当年结下的这份深厚的军民鱼水情,怎能轻易被忘记呢?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可能我们都失去了自我。
朝鲜义勇军烈士墓及烈士纪念碑
在群山环抱的黄北坪村西山岭上,有一处墓群格外引人注目。
1937年,随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大批的朝鲜革命志士奔赴中国的敌后根据地参加作战,朝鲜义勇军就是这些朝鲜革命志士的中坚力量。
1941年的10月,朝鲜义勇军第三支队到达元氏境内开展抗日斗争,他们利用精通中、朝、日三国语言的优势,不断向日伪军发动宣传攻势和强大的政治攻势。
1941年12月12日拂晓,驻元氏县日伪军集结了赞皇、获鹿、井陉等地200余人的兵力,携带迫击炮、重机枪从两个方向包围突袭正在元氏县胡家庄担任保卫任务的朝鲜义务军。突围战即刻打响,由于仓促应战加之敌我兵力悬殊较大,义勇军奋力掩护元氏县抗日政府和人民群众转移。突出重围成功,孙一峰、韩清道、朴诘东、李正淳4名朝鲜战士却血洒疆场,献出年轻宝贵的生命。战斗结束后,元氏县的民众把4名义勇军战士的遗体送往井陉县,后移送黄北坪村安葬。
朝鲜义勇军烈士墓群
3天后,赞皇县党政军民各级代表、朝鲜义勇军战士和日本觉醒联盟的勇士们等数百人,在黃北坪村北后场为4名朝鲜义勇军战土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把4名义勇军战士安葬在了黄北坪村北的贾沟的山上。
朝鲜义勇军战士英勇壮举,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赞歌,在根据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彭德怀副总司令高度赞扬了朝鲜义勇军在这次战斗中的英勇事迹,撰写了"朝鲜勇士永垂不朽"的条文,并赠给他们一挺机枪,枪把上刻着"为了共同的理想,我们永远站在一起"。
2002年,韩国友人李辅温提出把黄北坪村贾沟的后山上4位烈士重新安葬,并立碑纪念。随后,他们在清明节期间多次来黄北坪祭拜扫墓。朝鲜义勇军烈土墓被赞皇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0多年来,每逢清明节,赞皇县都会有众多各界人士自发到黄北坪村朝鲜义勇军烈士纪念碑前举行悼念活动。
这些年,在互联网自媒体平台上,不断有人跳出来质疑中朝两国人民是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结论,不断有人肆意丑化朝方挑拨中朝关系,不断有人矮化75年前那场伟大的抗美援朝立国之战的历史性作用,散布所谓的“吃亏论”“非正义性”“迫于苏联压力”等滥调。这些杂音的制作者罔顾中朝两党在意识形态相近、相似,无视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后改称“四野”)南满根据地曾受到朝方支持和帮助,无视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为新中国带来70多年的和平红利,对历史的无知、短视、偏见,于我们今天正视历史、把握未来毫无任何益处。
情系革命老区的优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
黄北坪曾为哺育中国革命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革命老区是财富,老区精神更是今天发展的强大动力。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好红色教育基地的功能最大化,与特色产业、红色旅游相衔接,形成上下联动、多头发力、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已成为历届赞皇县委政府一班人的共识和工作重点之一。
2023年6月7日,中共赞皇县委书记陈洪峰(左二)陪同省军区司令员冯富海少将(左一)在黄北坪村调研
早在2012年,黄北坪村在河北省军区对口帮扶和赞皇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就开始有了新的起色。省军区出于对传承红色历史文化、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考虑,提出打造“双拥”工作的赞皇实践、赞皇样板工作思路。
于是,省军区先后帮扶10万元修建水泥防渗渠1000米,解决了村南300亩耕地长期不能及时浇灌的问题;支持资金60万元建设高标准幼儿园一座,后又支持20万元用于幼儿园附属设施建设。
2025年1月,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促进会一行赴黄北坪村调研。左一:赞皇县委组织部部务会成员、组织二股股长曹洁;左二: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促进会秘书长沙国武;左三: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总规划师王越祥;中: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李景果;右三:赞皇县政协原副主席李路勤;右二:河北省红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崔进军;右一:赞皇县黄北坪乡党委书记刘卫江
在省军区的积极带动和协调下,各级有关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水务局投资130多万元,修建护地坝1200米,水面景观一处,打机井一眼并配套引水设备;林业局投资30万元帮助建设樱桃采摘园100亩、中华圣桃100亩;农工委投资26万元对村里旧舞台及文化广场进行了改造提升;交通局投资22万元帮助硬化了1300米道路;县财政投资30万元对村里的小街巷出门路进行了硬化。
2018年12月,廊坊军区先是支持资金29.8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70个,维修23个。后于2019年9月,支持帮扶资金73.3万元,用于太行一分区八路军司令部旧址修缮、朝鲜义勇军烈士墓绿化及村东口道路拓宽维修。
2019年省军区再次支持19.8万元,修复被洪水冲毁严重的村中心道路路段,该道路被村民称为“军民连心路”。
从捐赠优秀图书2000册和被称作“国防书屋”的阅览室,再到出资建“军民共建路”,以及为村游客中心房顶铺设光伏以增加村集体收入,省军区和外地军分区,以及市县有关部门方方面面,都实实在在地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进了黄北坪村的家家户户。
借助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喜庆之日,石家庄市把赞皇太行一分区旧址(黄北坪)同西柏坡等列为十大红色旧址之机遇,县乡两级施展一系列大动作。
2022年6月,为开始实施和美乡村打造,赞皇县投资1400万资金在黄北坪村打造了红杨园和军事乐园两个主题公园,铺设1公里的环村柏油路,安装106盏太阳能路灯。
2023年10月份,黄北坪村被中组部列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之一。县乡两级在黄北坪村流转闲置宅院14户,拆除厕所6处,建成一座占地1391.51平方米、建筑面积481平方米高标准红色纪念馆,使其中的红色研学区域达374平方米。同时,建成了黄北坪村农特产品展销基地,设置40个生态销售摊位。
1986年,作者随同省直机关另外两位同志赴黄北坪乡政府挂职工作近一年,老区情怀至今尚未消退。作者(左)与39年前同在黄北坪乡工作过,赞皇县政协原副主席李路勤(右)合影。
如今的黄北坪村,不仅头顶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村的桂冠,还分别被评为2023年、2024年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美丽休闲乡村,一个集体经济强村的可喜势头初现。
贫穷、落后,不再是革命老区的旧映像、代名词,而应成为全面推行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行者、火车头。红色村理应优先发展、率先发展,我们应当给红色历史有这样一个交代。
![](https://static.hswh.org.cn/image/qrcode.jpg)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