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怎样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作者:海外看世界 来源:海外看世界 2025-06-29 290

原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中国不但是这场关税战的主要对象国,而且还成为各国如何应对特朗普的标杆。

中国恰恰不缺应对打压和解决纷争的方法与经验:既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豪气(敢于斗争),又有“六尺巷”的传统和刚刚在香港成立的国际调解院的实践(通过妥协来解决纠纷)。

我们这一期快评【中美博弈中的“斗争与妥协”】邀请了42位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德国、日本、韩国、台湾和澳门地区的学者从不同角度来分享各自的看法。

2025年6月5日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

周阳山 台北中流文教基金会

王建伟 澳门大学

高 飞 外交学院

辜学武 德国波恩大学

潘 维 澳门大学

林炫向 中国文化大学(台湾)

鞠海龙 暨南大学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

黄海涛 南开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蒲婧新 南京财经大学

梁 微 美国明德学院

赵明昊 复旦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朱俊玮 原总参某部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成汉平 南京大学

门 镜 华东师范大学

唐欣伟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国际关系学会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戴二彪 日本亚洲成长研究所

张楚楚 复旦大学

杨希雨 国观智库

邵育群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罗欢镇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韩荣斌 美国佐治亚大学

杨卫东 天津师范大学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金君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由 冀 西安交通利物浦大学

覃兆麟 中山大学

张振江 暨南大学

林晓光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日本学会

李晓东 日本爱知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申智善 韩国成均馆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薛 野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

武心波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

罗欢镇

东京经济大学

中国应该怎样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上任100多天的特朗普2.0已经让全世界体会到了什么叫出尔反尔、朝令夕改。这些日子,无论是美国的盟友还是其他国家,都在深刻地体验着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蛮横和为所欲为。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正在成为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与这样一个任性多变的政府打交道,我以为中国应该以我为主,在战略上重视之,而在战术上则藐视之。

无论是突然实施又突然延期的特朗普关税,还是最近热议中的对包括哈佛在内的美国各高校的留学生签证,特朗普2.0的很多政策既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所谓基于证据的政策制定EBPM),也没有得到各界的充分讨论和博弈,只不过是特朗普及其助手们的心血来潮。特朗普今天发布了一个政策,你不知道明天他会不会改变主意,推出一个与今天完全相反的政策。针对如此朝令夕改的特朗普2.0,中国应该在以下两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战略定力,以不变应万变。

中国应该怎样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这里所谓的两个基本判断是,第一,全球化只会深化不会退潮;第二,视中国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竭尽全力阻碍和遏制中国经济科技的发展是美国朝野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共识。

关于全球化。2018年以来,特朗普1.0还是现在的特朗普2.0,抑或拜登民主党政府,基于美国第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美国退群脱钩,做了很多否定、破坏现行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的事情,给全球化带来了阴影。基于此,很多专家和权威人士认为全球化已经寿终正寝。今后的世界将是逆全球化或反全球化。我认为这是一种短视和狭窄的看法。短视是指从历史的长河来看,在信息技术如此普及、国际分工合作带来的利益如此巨大面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可以拒绝全球分工和合作的。也就是说,只要人们还在追求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在追求国民的福祉和幸福,那就没有办法拒绝全球化。所谓狭窄,是指这种看法把全球化看成是美国化,以为没有美国参加的就不是全球化。

实际上,2023年,美国人口只占全球人口的4%,GDP只占世界GDP的26%。即使美国退出了全球分工合作体系,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和经济体依然可以推进全球分工合作。美国不参加,全球化也照样发展深化,无非就是一个没有美国的全球化而已。当年,特朗普1.0退出了日本主导的TPP,但是没有美国参加的CPTPP照样成立运转,而且运转得还不错(2024年12月英国正式加入CPTPP)。我相信,美国的所作所为确实给到现在为止的全球化带来了麻烦,但是全球化依然是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美国最终也要回到全球化的正途上来。

中国应该怎样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关于遏制中国。经过长时期的讨论纠结,不管是民主党政府还是共和党政府,美国都已经开始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和意愿真正挑战美国霸权,中国是美国今后的最大威胁。手法可能有所不同,打压和遏制中国的经济科技发展已然成为美国朝野的共识,不会随政权更替而改变。经济战、贸易战、科技战乃至意识形态战争,都将成为中美交流的主流。中国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应该怎样与朝令夕改的特朗普政府打交道?

基于全球化继续深化背景下的美国遏中政策,我以为中国应该在战略上重视而在战术上藐视。战略上重视是指必须从大局和战略的角度出发,与世界各国建立推进深化全球化的国际统一战线,通过制度性开放和单边开放,向全世界展示维护以分工合作为基础的自由贸易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决心和姿态。不管是美国盟国还是全球南方国家,中国都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通过双赢来共同维护现存的国际秩序。即使是对于一心想打压和遏制中国的美国,也要有理有理有节地进行斗争和交流,在维护中国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能合作的尽量合作,能说服的尽量说服。同时,要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解决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问题,特别是在科技创新突破和增加国内消费实现国内经济大循环问题上,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只有把中国的事情做好了,中国人民安居乐业,才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战术上则需要藐视特朗普2.0的说法做法。中国不需要对美国政府的每一个政策决策立刻做出反应。你不知道特朗普明天会不会变的时候,为什么今天要花很多精力来研究对策呢。6月5日在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电话会谈中,特朗普表态说欢迎中国留学生。这与前几天美国国务卿对中国留学生咬牙切齿般的仇恨大相径庭。特朗普这一表态是他多变乱变的最新例子。不随特朗普起舞,让子弹飞一会,保持定力和恒心,以不变应万变才是中国与美国打交道的有效率方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