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作者:万里无云 来源:九万里 2025-04-18 2168

特朗普重回白宫后,密集推出打压科研人员的政策,引发了一场全美“人才大逃亡”。

近日,《自然》杂志发表的一项调查结果震惊了全球——高达75%的受访美国科研人员正认真考虑离开美国。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将人才拒之门外,而其他国家正在积极吸引人才。

种种迹象显示,特朗普的学术“大清洗”,正在加速美国的人才流失。

人才流失,势不可挡。

根据《自然》杂志公布的结果,在接受调查的1600多名科研人员中,大多科研人员表示本无意离开美国,但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做法让他们有了意向。

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自然》调查发现,超75.3%在美科研人员考虑离美。

外流核心:年轻学者群体。

根据《自然》杂志的调查结果,在这场“人才大逃亡”中,年轻学者(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流失意向达到了惊人的79.4%。

具体而言,在受访的690名硕士生中,有548人计划离开美国;在340名博士生中,选择出走的人数更是高达255。

也就是说,年轻科研人员无疑成了当前美国人才外流的核心群体。

对于这些年轻的研究人员而言,这一时期是他们学术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特朗普造成的混乱复杂科研环境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学术成长。

与此同时,相较于资深科研人员,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也较差,逃离也许是当下更好的选择。

这些年轻学者的流失,无疑将对美国科研的长期竞争力造成不小的损害。

主要目的地:英语国家和欧洲国家。

根据《自然》杂志的调查结果,这些流失的人才并不是均匀流到全球各地,而是呈现出明显的集中化趋势。

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凭借强大的科研网络、友好的移民政策以及文化上的互通性,成了美科研人员的理想“避风港”。

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经济学人》分析了美国受访者的移民意愿和目标国家,指出英国和加拿大是最热门的目的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等其他英语国家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如德国、瑞士和挪威等)也会吸纳大量美国人才。

流出态势:多领域多维度扩散。

总的来看,目前美国正在经历的人才流失,呈现出多领域多维度扩散的态势。

在基础研究及前沿科学‌领域,众多技术专家因追求更高的薪酬和更广阔宽松的职业发展空间而迁往海外,尤其是亚洲和欧洲国家。

在高校及产业研发领域,许多杰出教授和研究人员出于对科研支持和学术机构排名的考量,转向美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

在实体产业领域,由于美国的制造业空心化和全球化转移,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人也在离开美国,寻找更优越的工作条件和薪酬。

在金融服务业领域,越来越多的金融专家选择在其他国家的金融中心工作,以期获得更高的薪酬和职业成长。

而特朗普上台以来的“瞎折腾”,正在加速美国各领域人才流失的态势。

特朗普砍下“三板斧”,美学术界人心惶惶。

总的来看,在“让美国再次伟大”理念的指引下,特朗普政府对美国科研界砍出削减经费、限制签证、大搞审查“三板斧”,加速了美国人才的流出。

削减经费。

重回白宫以来,特朗普以“削减财政浪费”为名,对联邦科研机构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DOGE)宣称,此举将“终结学术官僚的寄生”。

自1月20日以来,为美国2500多所大学以及研究机构提供大部分生物医学研究资金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所获政府资助,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0多亿美元。美国《时代》杂志援引专家观点称,这是“美国科学的末日”。

为基础学术研究提供主要资助的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新发放的资助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近50%,其中工程、教育、计算机科学受到显著影响。

与此同时,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等多家承担科研职能的联邦机构,因受经费削减影响,开启了大规模裁员行动,已有超过1000名雇员被辞退。

毫无疑问,科研经费的削减甚至中断,直接导致大批研究项目停滞。面对经费的压力,不少科研人员选择改变职业规划,逃离美国。

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2月19日,来自多所大学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医学研究人员齐聚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总部,抗议联邦预算削减一事。

限制签证。

近段时间,特朗普政府正试图以“国家安全”为名,对所谓参与“违背美国国家利益活动”的人进行驱逐。

3月中旬以来,美国不断传出消息,称有国际学生和学者的签证被吊销、SEVIS(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系统中记录被终止,甚至有学生遭到逮捕或拘留。

一旦SEVIS记录被终止,就意味着留学生在美合法身份立即失效,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常为15天内)离境或尽快采取措施恢复身份。

据统计,截至4月12日,特朗普政府已经取消了188所高校至少965名学生、教职员工和研究人员的签证,其中包括常春藤盟校的顶尖学者与公立大学的科研骨干,理工科领域核心人才占比高达34%。

此次行动的依据是美国《移民与国籍法》第212条,该条款允许以“危害国家安全或公共利益”为由驱逐外国人,且无需法庭听证。

这种“有罪推定”的执法逻辑,彻底颠覆了美国移民法的程序正义,在科研人员中间制造出一种人人自危的恐惧氛围。

如此一来,必然有大批科研人员被迫离开美国。

大搞审查。

一直以来,特朗普就视“多元化、公平性和包容性”(DEI)政策为“分裂国家的毒瘤”,上台首日就签署了结束联邦政府中DEI项目的行政命令。

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巴勒斯坦籍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哈利勒因参加亲巴示威活动而被撤销签证,目前仍被拘留。示威者3月30日高举印有哈利勒肖像的标语牌,表达对他的声援与支持。

在特朗普看来,美国高校已经被民主党自由派声音所主导,为此他要求全美高校及K-12学校在2月底前“自我审查”并取消相关项目,否则将面临联邦资金被削减的风险。

自此,白宫与美国大学之间的斗争正式拉开帷幕。

在政策高压下,美国高校“以惊人的速度向特朗普投降”,2月份全美有近两百所高校从官网删除了DEI政策内容。

其中,作为全美高校支持巴勒斯坦浪潮中抗议主力,哥伦比亚大学被特朗普特别针对。3月初,特朗普政府取消了该校高达4亿美元的联邦合同和拨款,并定下了3月20日的最后通牒。

偌大的美利坚,竟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去年4月30日,哥伦比亚大学加沙团结营地,警察驱逐亲巴勒斯坦学生抗议者。

3月21日,哥大宣布接受特朗普的全部条件:禁止遮面抗议、赋予校园警察逮捕权、将中东研究系置于“学术接管”之下。作为交换,特朗普恢复了其4亿美元联邦拨款。

但此举引起学校师生的强烈不满,该校代理校长卡特里娜·阿姆斯特朗被迫辞职。

与之相反,哈佛大学决定“硬刚”特朗普政府。

4月14日,哈佛大学正式拒绝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调整要求。同日晚间,特朗普政府宣布,决定冻结哈佛大学的22亿美元拨款;16日,特朗普政府进一步要求美国国税局取消哈佛大学免税资格。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克丽丝蒂·诺姆称,如果哈佛大学不满足特朗普政府的要求,提供部分外国学生签证持有者所谓的“非法和暴力活动”记录,该校将失去招收外国学生的资格。

不仅如此,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高校在内的其他美国知名院校,也面临着超过100亿美元联邦资金被撤回、暂停或正在接受审查的窘境。

此外,特朗普政府的其他举措,如推动关闭教育部、任命“疫苗怀疑论者”小罗伯特·肯尼迪担任卫生部长、对外籍人士进行歧视性的突袭检查和驱逐出境等,也引起了不少美国科研人员的不满。

特朗普的一系列动作引发了连锁反应,增加了科研人员对美国教育和科研环境稳定性的担忧。

当政客将学术问题政治化,当实验室沦为“政治足球场”,逃离美国成了科研人员的第一选择。

特朗普不要的,其他国家抢着要。

美国科研人才的流失不仅是人力的损失,更是创新生态、科技领导力和地缘政治优势的系统性衰减。

特朗普政府肆意妄为的举措,正在让美国面临“自毁根基”的风险。

在科研领域人心惶惶之际,不少国家向美国科研人员抛出了橄榄枝。

“德国之声”发表题为《亲爱的美国研究人员:欢迎来德国!》的文章称,欧洲尤其是德国将从美国的人才流失中获益匪浅。

英国《卫报》表示,欧洲在向美国人才提供“科研庇护”。

包括法国、捷克、西班牙、希腊等在内的13个欧盟国家负责科研的部长,3月20日联合致信欧盟委员会,呼吁立即采取行动吸引外国杰出人才。

而中国作为一片科研的热土,显然也极富吸引力。

近年来,中国为吸引海外人才回流,打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政策组合拳,涵盖科研支持、生活便利、创业扶持及法律保护等多个方面,构建起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体系。

多措并举之下,中国正成为全球人才的“新磁场”。

总的来看,美国这种以封闭对抗开放、用猜忌取代包容的短视政策,终将被文明进程抛弃。

正如麻省理工学院前任校长莱夫所言:“关闭大门只会让美国失去未来。”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