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作者:百家杂评 来源:百家杂评 2025-02-18 2484

1908年,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1909年,清朝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专办派遣学生赴美留学一切事宜。建校之初,以外籍教师为主,课程、教材、教学法等仿照美国。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1911年,游美肄业馆改名为“清华学堂”,后来又改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改名为“清华大学”,同时改变办学初衷,即“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

2002年,美国总统宣称“清华大学是美国政府援建的,目的是推进两国的关系”!那么,美国为何退还一半庚子赔款,清华大学真的是美国“援建”的吗,背后目的到底何在?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美国虚报十倍损失

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清朝与之谈判,最终达成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赔一两,按4%的年息,分39年还清,本息将近十亿两白银。其中,美国分配比例为7.32%,合计2444万美元。

问题是,当年2444万美元可是一笔超级巨款,美国损失真有如此之大?当然不是,实质是美国虚报了至少十倍损失!

1904年,中国驻美公使梁诚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争论该用黄金还是白银支付赔款时,捕捉到海约翰无意中的“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句话,发现美国“浮报冒报”了损失。于是,梁诚改变谈判策略,不再与海约翰争论,而是要“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同时,梁诚还在美国查阅各种档案资料,证实义和团运动中美国损失与事实有很大出入,中国实际应赔付给美国的只有200多万美元,即美国至少虚报了十倍损失。

经过梁诚四处游说和不懈努力,美国政府在多方压力之下准备退还赔款,不过只有赔款的一半。但到嘴的鸭子怎能让它飞了呢,美国不甘心失去这笔钱的掌控,梁诚也发现了这一点,兼之梁诚知道留学对国家的重要性,于是提出用这笔钱“办学堂、派遣留学生”,钱还是花在美国。

1905年,中美双方很快达成协定,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中国每年将派送100名学生,到第四年时,中国将有4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会派送50名学生。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美国策划文化入侵

文章开头就说了,1908年美国才正式同意退还一半赔款,1909年设立“游美肄业馆”,1909—1911年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显然不符合1905年的中美契约。那么,原因何在?

原因很简单,美国不愿失去这笔钱,或者说失去这笔钱的掌控,于是借口中国抵制美货(因为美国再度爆发排华运动而导致的)等,一直拖延讨论退赔问题。

但在此过程中,美国各界人士献计献策,提出了“文化洗脑”计划,其中主要是以下两个人: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首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向罗斯福总统建议:“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还可以是各行各业的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其次,美国传教士明恩溥也向罗斯福建议:退还部分赔款,在中国开办专门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在书中指出:应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相比詹姆士,明恩溥说的要隐晦一些,但目的都是一样,就是借此在中国培养更多亲美人士,以此来“支配”中国。于是,才有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半数赔款,否则美国大概是不太可能退还的。

当然,回顾历史可知,当时美国这一招效果显著,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亲美者数不胜数。若非新中国成立,后果可能真的不堪设想。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最后,关于本文话题,还有三点值得一谈:

首先,义和团运动后,西方国家发现无法直接瓜分中国,于是改变策略,变成寻找代理人、间接统治。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采用教育培养亲美者的办法,无疑非常有效,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后来英法日都有这样的计划。

其次,美国没有付出一分钱,全是虚报的本应归还的钱,但最终却用中国人的钱,培养一些亲美者,美国人的精明不得不让佩服。当然,美国这是阳谋,因为当时中国的确需要向西方学习先进知识,而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亲美者,没有办法!

美国为何退还“庚子赔款”,建造清华学堂?

第三,美国吸收留学生、以“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某国领袖”的方法,之后越玩越溜,历史上还有危害甚大的“芝加哥男孩”,现实中如今很多亲美国家的领导人,往往有留学美国的经历。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这一点不能不有所警惕,当然这不是说留学美国就一定会亲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10
0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