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3”号核潜艇军医关于90昼夜极限长航试验的日记两则

作者:林有来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25-05-13 201

长航日记

——两次抢险的记录

林有来

我曾是“长征3”号核潜艇的军医。我参加了“长征3”号核潜艇90昼夜最大自持力考核试验,即长航试验。潜艇水下航行90昼夜几乎是人类生存的极限。长航试验时,每天我都详细记录了当天的工作和发生的事情。长航试验已经过去39个年头了,回首往事难以忘怀。我的战友为了艇的安全,他们临危不惧,用自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去抢险。他们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战士,活着的黄继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真正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了赓续红色基因,我刊登1986年2月6日和1986年2月16日这两天的日记,以弘扬核潜艇精神。

一、1986年2月6日 日记

今天已出海78天了,艇员体质已相当虚弱,食欲差,但情绪比较平稳。今日门诊6人次,其中4人腹胀、2人头痛,均给予对症治疗。

这两天继续对艇员进行生理指标监测,另外,进行腰、腿痛普查。从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艇员均有腰、腿、膝关节疼痛,无力最显著。主要原因是与长期潮湿、管道通风不良、着凉等有关。

今天中午12点43分,因2号副循环泵故障,导致蒸汽泄漏,主发停止,2号主变拖垮,造成事故停堆。这不是普普通通的蒸汽泄漏。二百多度高温蒸汽,在20多公斤压力下,带着刺耳的尖叫声向外喷射。舱室瞬间被高温蒸汽笼罩,温度约达70度以上高温(摄氏)。此时战斗警报拉响,部分艇员正在午休,当听到战斗警报后,他们瞬间跳下床,奔向各自战位。此时五舱中,下层已伸手不见五指,极度高温,无法行走。他们跪在地板上,爬到各自战位抢险。五仓上层、六、七仓艇员通过五仓中层时,也都是摸着地板爬过去的。此时全艇断电,仅有应急照明,隔舱阀无法电动关闭,只能手摇。主机军士长刘忠文迅速从上层到中层与辅机军士长王玉怀率先每人负责一个管道隔舱阀,他们拼命地摇。

高温蒸汽管道直径约50~60公分,每个隔舱阀要摇120圈方可关闭。管道有20多公斤压力,而且当时舱室温度约70度(摄氏),在这样特殊环境中抢险谈何容易,随时都会有猝死的可能。第一个昏倒的是辅机军士长王玉怀,有人昏倒了,就会有人立刻冲上去继续抢险。当时参加抢险的还有杨永杰、任义祥、朱美德、顾光辉、邢国凯、王树波、武路平。在他们共同努力下,终于将隔舱阀关闭。约十分钟后主发启动运行,27分钟后全部抢修完毕。

“长征3”号核潜艇军医关于90昼夜极限长航试验的日记两则

抢险战友刘勇

在这次抢险中,五舱下层艇员全部坚守岗位,无一人离开战位。他们是黄贤军、章伯均、王庆军、刘小青、苏培林、朱明、刘勇、汪凤义、丁恕洪。事后他们都觉得胸闷、头痛、全身不适、乏力且轻度咳嗽。产生上述症状主要原因是与热气流刺激呼吸道有关,未做任何治疗、观察。王玉怀在抢险中用力过猛,不仅双手手套破碎,而且双手形成血泡也破裂,他昏倒在地板上时满手鲜血,令人心痛,好在没有出现重大伤亡。

“长征3”号核潜艇军医关于90昼夜极限长航试验的日记两则

抢险战友顾光辉

“长征3”号核潜艇军医关于90昼夜极限长航试验的日记两则

403号核潜艇在巡航

当时听到战斗警报后,考虑到现场险情,可能会出现窒息和猝死的可能,决定去现场抢救。孙医生要求去,我说还是我去。我背上急救箱,手拿人工呼吸器快速前往五舱。当我通过4舱屏蔽走廊,打开五舱防水门后,发现五舱中层被蒸汽笼罩,什么也看不见。为防止碰头,我弯下腰向前摸索前进。刚走几步,突然像有一根棍子从咽喉部直插胸腔,差一点晕倒。我明白这是高温蒸汽刺激所致。当时,我无法前进一步。退回去吗?决不可能!这里还有战友,可能需要抢救,我就蹲下来坚持。几分钟后隔舱阀关闭了,蒸汽也慢慢消退,舱室温度也降下来了,战友们都脱离了危险。我也是第一次体验了高温蒸汽的威力。

这次抢险,我感受很深,战友们是在极度高温环境中奋战。当时舱室温度约70度以上,就是坚持站在那里都很艰难,何况他们还要抢险,拼尽全力去关闭隔舱阀。为了艇的安全,为了保障长航顺利完成,他们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他们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战士。这让我想起了战斗英雄黄继光,为了胜利,用自己胸膛去堵敌人的枪口。此时的舱室虽不是枪林弹雨的战场,但是在这特殊高温环境下与战场一样险恶,不是分分而是秒秒都有死亡的危险。我们的战友为了艇的安全,他们临危不惧,用自己的躯体,用自己的生命去堵高压蒸汽管道。他们真正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们都是活着的黄继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没有他们奋勇抢险,核潜艇的90天长航任务0990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的英雄事迹应该载入史册。

二、1986年2月16日 日记

今天已出海88天了,90昼夜近在咫尺。今晨5点已进入青岛海区,开始水上航行,两天后靠码头。2月中旬的青岛海面,天气依然很冷。艇员突然从水下温暖环境进入水上,难以适应。为了战士们身体健康,今天上午在军人大会上讲一次卫生课,主要是预防感冒和靠码头后注意事项。因艇员体质已处于极度疲劳和衰弱状态,如果不提前预防,后果严重。

今天主冷凝器再次出现泄漏,这已经是第4次打开主冷凝器修理了。主机班全体人员参加修理。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首先要打开庞大的主冷凝器,在几千根管子中找破损泄漏的管子,谈何容易。不过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先查找,查出一根,堵塞一根。主机班的英雄们实在是太累了,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每次都是连续抢修几十个小时,最长一次抢修了72小时,真的了不起。

正在抢修主冷凝器的时候,下午3点40分,突然间,副循环水泵冷却调节阀再次出现故障。造成两台主发真空下降,主发停止工作。全艇断电,再次出现十天前的险情。较上次严重,两侧蒸汽迅速进入舱室。二百多度高温蒸汽在20多公斤压力推动下带着刺耳的尖叫声向舱内喷射。五舱中、下层瞬间被高温蒸汽笼罩,伸手不见五指,舱室温度达70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热气流刺激呼吸道,呼吸极度困难,窒息感逼人。

在辅机军士长王玉怀的指挥和率领下,五舱中层艇员迅速抢险。他们自觉分成两组,每组负责一个高压蒸汽隔舱阀,拼命地摇。在他们的奋力拼搏下,终于将高压蒸汽隔舱阀关闭。

当时听到战斗警报后,知道五舱又出现高温高压蒸汽泄漏,决定再次去现场。因现场温度太高,孙医生建议我穿棉衣棉裤,他说可以隔热。我还真信了,穿上棉衣棉裤,背着急救箱,手拿人工呼吸器,快速奔向五舱。当打开五舱水密门后,一股热浪扑面而来。我钻进五舱后,见五舱全部被高温蒸汽笼罩,漆黑一团。我弯下腰摸索前行。刚走不到2米远,像有一根棍子从咽部插到胸腔,窒息感让我差点晕倒。

我知道衣服穿多了,想脱掉棉衣棉裤,但是这时候人已昏昏沉沉,脱衣服的力气都没有了,蹲在地板上动弹不了。此时此刻战友们还在抢险,拼命摇动把手,关闭隔舱阀。但是五舱中下层一点声音没有,我很紧张,心惊胆颤,战友们出事了吗?几分钟后隔舱阀关闭,舱室内高温蒸汽浓度开始消退,听到王玉怀、邢国凯二位说话的声音后,我就放心了。同样的环境我一点不能动,他们还要抢险,拼命的摇动隔舱阀把手,全身剧烈运动,怎么差距这么大呢?

五舱两次高温高压蒸汽泄漏,而且第二次比第一次严重。两次相差十天,每次都是生与死的考验。尤其第二次已出海88昼夜。艇员体质处于极度疲劳和衰弱的状态,能活下来真的不容易。五舱中层参加抢险的战友王玉怀、杨永杰、任义祥、邢国凯、王树波、顾光辉、朱美德。五舱下层黄贤军、章伯均、王庆军、刘小青、苏培林、朱明、丁恕洪、刘勇、汪凤义都坚守岗位。

“长征3”号核潜艇军医关于90昼夜极限长航试验的日记两则

抢险战友汪凤义

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都将保护机械设备安全运行放在第一位。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在最危险的时刻,他们是真正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两次机械故障,是用鲜活的生命,检验他们的钢铁意志。他们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钢铁战士,他们是活着的黄继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4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