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关于“霸气”的沉思

作者:郭松民 来源:独立评论员郭松民 2025-04-21 76

“真理是坚硬的,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真理胜过一切机会主义、实用主义的短期算计。”

01

最近,随着中美贸易战开打,一段毛主席72年前的讲话视频开始在互联网上流传,不仅中国网友纷纷点赞、转发,在西方舆论中也引起广泛关注。

毛主席的这段发言,是1953年2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讲话,重点是讲抗美援朝问题。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当时的背景是:抗美援朝已经进入停战谈判阶段,美帝国主义为了最大限度牟取侵略利益,交替使用战争与和谈两种手段,毛主席则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谈谈打打,打打谈谈,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的方针。

毛主席的讲话,是为了向全国人民交底,也向全世界表明新中国的态度。

毛主席做的是即席讲话,会议结束后被整理成文字,发表在公报上:

“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郭松民:关于“霸气”的沉思

在六七十年代,人们对毛主席的这段讲话相当熟悉,因为许多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都把这段讲话做成了字幕。

八十年代之后,由于急于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毛主席的讲话,包括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雪藏”了。所以,许多八零后、九零后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对这段讲话并不熟悉。

今天,历史再次给出了答案:毛主席是对的!对美国搞一厢情愿、投怀送抱是不行的。

历史也再次证明:真理是坚硬的,能够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真理胜过一切机会主义、实用主义的短期算计。

02‍

但是,网络传播这段视频时,冠以“毛主席霸气讲话”的标题,令我有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坦率地说,很反感把“霸气”这个词与毛主席联系在一起。

什么是霸气?专横、蛮横才是霸气。但毛主席的气质从来不是霸气,而是对正义事业必胜的无比坚定的信念。

也就是说,正义和自信,才是毛主席做这番讲话时所流露出的气质。

郭松民:关于“霸气”的沉思

霸气这个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霸王。霸气是霸王的标准气质,但毛主席从来都是把霸王作为一个负面典型来加以评判的。

据毛主席的卫士长李银桥回忆,1949年4月中旬,毛主席在北平长安大戏院观看了京剧《霸王别姬》,乘车返回香山的路上,他意味深长地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要学!”

第二天,毛主席又对周恩来说:“让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

几天之后,南京解放,毛主席挥毫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著名诗篇,其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名句。

1962年,在著名的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批评一些省的一把手搞一言堂,再次用“霸王”作负面例子:“……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一人称霸。这样的第一书记,应当叫做霸王,不是民主集中制的‘班长’。我们现在有些第一书记,连封建时代的刘邦都不如,倒有点象项羽。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后要垮台的。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毛主席晚年,根据变化了国际形势,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主要矛盾。

实际上,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历来主张摆事实讲道理,无论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还是在国际政治斗争中,以及处理和兄弟党、兄弟国家的关系时,都是如此。

综观毛主席的一生,他对“霸气”、“霸道”、“霸王”、“霸权”……等等,都深恶痛绝的。

郭松民:关于“霸气”的沉思

在互联网上,用“霸气”来形容毛主席,多年来已经习焉不察,积非成是。

一个不算重要的原因,可能和唐国强老师塑造的银幕形象,越来越“霸王”化有关。

在早期的电视剧《长征》中,唐国强老师一度做到了神似,但似乎从《建国大业》开始,就越来像“霸道总裁”了,甚至有醉酒、一脚踢翻洗脚盆这样令人不堪卒睹的桥段。

郭松民:关于“霸气”的沉思

而更重要、更深层的原因,恐怕也和八十年代面对西方的消费社会,精英陷入了失败主义情绪,丧失了对正义事业的自信,至今仍不能完全恢复有关。

无论如何,把伟人的气质说成是霸气,意味着做为后人,我们已经很难理解,更不要说接近他的精神境界了,只能用对“霸道总裁”的想象胡乱比附——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需要找回初心,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郭松民
郭松民
《国企》杂志社研究部主任
0
2
0
0
0
0
0
0